航母弹射器结构与作业原理(二)
30年代,大部分飞机还能凭自身的动力全负荷在航母甲板上起飞,配备弹射器的原本是为了让航母在更短时间内让更多飞机升空。英国其时的“凯旋”和“勇气”号航母就配备了压缩空气气压弹射器。这一段时期的气压液压弹射器多选用活塞顶杆结构,有滑轮钢缆体系,上限功率到达5兆焦耳。
这个时期下水的美国航母“萨拉托加”和“列克星顿”号上,运用了其时技能上较牢靠的飞轮式弹射器。其时的弹射器,已能用比较短的弹射周期进行弹射。但是,弹射器的运用在运作上却添加了升空甲板人员运作的杂乱性,令原本现已杂乱的升空运作变得更难履行,反而导致升空延误。这个难题曾困扰航母多年,并导致弹射器被列为受筛选设备。
二次大战迸发后,因为护航的需求,开发了护航航母,因为这类航母的甲板间隔短,飞机必需依托弹射才干起飞,弹射器成为必不可少的设备。开始配备在护航航母上的是飞轮弹射器。后来开发的大功率的液压弹射器在1943年正式投入到正常的运用中,“企业”号第一批改装用这种型号为H2-1的液压弹射器的航母之一。在这之后护航航母大部分配备了这种液压弹射器。性能上H2-1弹射器能够将11000磅的负荷在73英尺内加快到70英里/小时的速度。根本满意其时的作战需求。
通过二次大战的实战检测,航母的运作技能发展的更老练。二战到了晚期,喷气机渐渐的呈现,喷气机起飞间隔的增大和飞机分量的添加,导致对弹射器的功率要求更大,但是,液压弹射器已到达技能极限,其时现已证明这种技能的最大输出功率只能到达20兆焦耳。推动活塞速度到达90英里/小时之后的作业功率急剧下降。并且,弹射器的液压油在高速活动推动时有沸燃现象,在安全性和作业牢靠性上存在极大问题,并且顶杆钢缆体系分量很大。其时弹射器的问题成为延误航母运用喷气机的根本原因,此刻,英美意识到高能弹射器技能的重要性,就着手开发新技能
在技能方面,为进步弹射器的功率,30年代已有人提出了“直接驱动”(DirectDrive)的结构概念,着重于下降驱动设备的动态总重。然后改进弹射器的加快功率。开缝式汽缸规划便是在这种概念下发生的。作为动态结构的活塞和牵引器用最短的间隔直接衔接,以减低推动活塞和牵引器这两个动态结构的分量。